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高等教育相关领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议案提案,涉及高校发展、专业建设、教师在职读博、高校招生政策等多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话题。小编汇总如下,一起来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建议。张琼丽说,“老师课业负担本来就重,还要组织监考,感觉就像是在考试之间疲于奔命。对于学生而言,合格性考试的难度其实很低,学生不是很重视,价值也不是很大。”因此,她建议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进一步优化,取消普通高中学生已选6门高考科目的学考。
将体测成绩纳入中高考和大学毕业考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樊董伟发现,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问题突出,“电子产品的普及、课业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因素都导致青少年运动时间减少,随之出现身体机能下降、肥胖、近视、意志力薄弱等,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要严格落实初中、高中、大学体测制度。”樊董伟表示,要把体育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将体测成绩纳入中考、高考和大学毕业考试。
全国两会来临之际,庹庆明带来了关于增加“双一流”大学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生的建议。“目前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存在很大的困难,而目前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双一流’大学不多,且安排的招生计划数也很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初中学生选择就读职高或中职学校。”
庹庆明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发展需要大量有技术、懂前沿科学的技术工人。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了培养大国工匠,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布局。而目前,我国的高级技工缺口达到2000多万,高级技工的人才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为此,庹庆明建议,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增加“双一流”大学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招生计划;各市州、县区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本科宣传推介力度,尤其是向优质初中生源宣讲“双一流”大学对口招收高职本科前景和出路,从出口把好生源关;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双一流”大学安排计划时应向对口高职本科适当倾斜,同时加强对高职本科培养选拔模式研究,吸引更多初中优质学生进入职高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并顺利考上优质高校,实现“强强结合”,为培养出大国工匠奠定深厚基础。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季,有网友调侃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掀起了一场新的网络热潮。对此,戴彩丽表示,“山河大学”的走红实则折射出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都面临着人口多,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等情况,这就造成大量本省高分生源的外流。”
戴彩丽表示,从国家层面而言,建议高校招生政策适度向人口大省倾斜,但地区高等教育的建设水平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力”。“近年来,山东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强,不过教育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这就需要大家保持好耐心。”戴彩丽告诉记者。
曾获得“富士康之星·工匠之星”及“成都工匠”的全国人大代表马贵帮建议,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虽然个人技术顶尖,但是马贵帮深刻感受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他提到,很多时候尽管企业开出高薪,仍然“无人问津”,招不到合适的人,这牵涉到职业教育体系和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
马贵帮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可度较低;而另一方面,一部分本科生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他认为,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需要提高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
许玲认为,过去20多年里,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大踏步前进,取得了波澜壮阔的成绩。“制约我们办学质量的硬件条件比如校舍、实训设备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的职业院校基本都已经达标,但是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软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加关键。”
“普通教育领域的公费师范生已实施多年,并且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职业教育领域里面还没有公费师范生。”因此她建议,建立国家层面职教师资公费师范生政策,实行部省联动机制,建立职教师资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体系,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
许玲认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途径较少,尤其是在招生指标有限的情况下,招收博士生的高校及导师们往往首选全日制博士生,“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国内博士学位的路径,有待进一步畅通”。
对此,她建议,增设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单位,设立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修改现有教育博士点申报条件,补充职业技术教育对应资质标准,扩大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招生指标,以拓宽教师深造的渠道,助力破解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在职读博的“瓶颈”;同时,要深入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在师资队伍的评价中适当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更突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实绩。
黄晓娟表示,根据调研来看,民办高等教育办学问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方面:一是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基本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队伍仍然是高质量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问题和最大短板;三是招生工作不够规范;四是存在一定程度乱收费问题;五是存在“一校两章程”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黄晓娟建议抓住规范管理这个关键点,以规范促提升,从而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她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继续大力抓好党建和思政工作;二是不断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日常监管;四是深化、细化民办高校改革措施。
郭桂义拟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拟建议加大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的协同,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序纳入社会医保范畴。
同时,严厉打击某些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虚假宣传、欺骗营销、滥用量表和精神类药物、高收费等行为,坚决取缔不合格机构。
郭桂义认为,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大学生心理隐患突出、资源整合共享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均衡等。
他拟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保证其顺利开展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
近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上岸”成为网络热词。对此,吴仁彪表示,研究生考试属于国考,但正因为有如此多的自命题单位和科目,所以每年各命题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压力巨大,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吴仁彪分析,各单位自命题考试参考书通常为本单位本科生教材,对外单位考生不公平。其次,自命题科目太多,导致工作量太大,也容易通过个性化辅导泄密。同时,阅卷人全部来自命题单位,容易衍生腐败。“因为各招生单位考卷不一样,自命题初试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调剂招生,也不利于划全国初试合格最低线。”
硕士研究生考试怎么考?吴仁彪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由于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因此可以适当区分定位。高考既有全国统一命题的,也有各省市自己命题的,保留个性化发展空间,值得借鉴。硕士研究生初试统一命题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做法,比如对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在100以上的先统一命题,再推广到50和20。授权点数在20以下占自命题科目数极少,主要集中在军事、公安和新设立的学科专业,可以继续采取自命题方式或多单位联合命题方式。
复试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开展个性化考试。各招生单位可以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复试参考书,面试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朱同玉建议,简化进入大学校园预约方式。朱同玉认为,各方可以协商想办法出主意,既保证社会对大学参观的需求,又保证学校教学生活安全需求,可以找出兼顾的方案,推进大学与社会的双向奔赴,让社会了解大学,同时也让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与企业进行合作对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
加大对中部地区“双一流”高校支持力度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服务新时代‘中部崛起’战略中应有所为、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表示,应加大对中部地区“双一流”高校的支持力度。
“中部地区省属‘双一流’高校作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不仅有力服务了中部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策源,也是区域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了部属与省属、东中西部区域高校的协调发展,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潘碧灵说。
潘碧灵建议,一要全面加强对中部地区省属“双一流”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在办学平台、学科建设、成果奖励、教研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二要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省属“双一流”高校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学生宿舍、教研设备设施、图书馆、校园生活设施、实习实训基地、校园信息化等教育基础资源建设;三要稳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对中部地区省属“双一流”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学者专家到相应高校任职,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团队平台项目等形式,对其给予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的支援。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说,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